|
总投资超12亿,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项目签约苏州高新区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外汇储备共同出资设立的国新国际,与苏州高新区签约,成立“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项目”,总投资超12亿元。 中央企业联手做金属3D打印,厉害了。 2018年8月15日下午,国新国际、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苏州浒墅关经开区管委会举行“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项目”签约仪式。这个由央企国新国际牵头,国同基金实施的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项目,一期总投资2.5亿元,注册资本7600万元,二期增资扩股后总投资不低于10亿元,计划落户在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中文简称国新国际)于2012年5月在香港注册,首期资本金111.11亿美元,由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和国务院国资委共同出资设立,是支持中国企业国际经国务院批准的市场化专业投资机构,主要职责是支持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通过跨国兼并重组等方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项目将通过整合相关央企现有技术资源,与国内外领先科研机构合作,自建增材制造研究院等方式重点推进金属及聚合物等主流材料的3D打印应用研究,形成制粉、打印、后处理、适航认证等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研究应用能力,打造中国增材制造领域的技术领先平台,建设成为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据悉,初期将由国同基金成立“国同增材科技有限公司”,国同增材将下设“中国增材制造研究院”.项目将研究掌握金属及聚合物等主流材料领域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组建世界一流的核心技术团队,实现增材制造关键技术自主化,形成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将通过并购等方式,加速建设覆盖材料粉末、打印设备和EPC服务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提供一体化金属3D打印解决方案。将进一步形成3D打印产业相关的创新创业、高端论坛、金融投资、院士工作站、人才团队等快速集聚。 “通过与国新国际在项目上的合作,一方面可争取国新国际在高端技术国际并购中将更多高科技企业总部落户苏州高新区,另一方面,也可积极争取国同基金更多地参与到苏州高新区的科技发展中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苏报融媒记者 周建越 袁雪 文/摄) 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官网上看到一篇新闻: 中央企业开启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合作序幕 2018-03-15 近日,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国新国际”)与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京举办了《中央企业金属3D打印协同创新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中央企业开启了以协同创新模式促进金属3D打印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序幕。 金属3D打印是我国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的先进技术,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需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国新国际通过调研发现,金属3D打印具有缩短研发周期、减轻产品重量和提升产品性能三大优势。其中缩短研发周期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而减轻产品重量则适用于飞机、火箭、卫星等对重量较为敏感的产品。航空航天领域产品设计复杂、单位附加值高、对产品质量和一致性要求高,均与金属3D打印技术的特点相契合。 我国是航空大国、航天强国,在金属3D打印领域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相关领域中央企业若联合起来,通过科学规划、系统布局,发挥各自在高端制造业技术、市场及资金等方面优势,提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需求的对接效率,中国企业完全有机会在金属3D打印这一前沿领域实现对欧美领先企业的弯道超车。 业内专家认为:“直接3D打印后的金属材料处于非平衡状态,各项物理性能都不理想,只有通过适当的后处理才能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而优化每一个材料的后处理工艺参数需要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和很强的材料知识及世界一流的基础研究设备。这是目前中国3D打印研究最薄弱的领域,也是3D打印在中国的商业化应用落后于国外的主要技术原因。” 国新国际历时1年多的调研结果发现,由于缺乏数据支撑,则无法选取适当的生产及后处理参数,最终产品的形状虽然符合设计要求,但无法达到理想的物理性能,属于相关企业“不会用”的问题;同样由于缺乏基于统计基础的数据积累,则无法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缺少评价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尺子,若装机应用则失效风险无法评估,体现为相关企业“不敢用”.以上“不会用”和“不敢用”导致国内企业对金属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停留在试制阶段,批量化生产并成功应用到航空发动机、国产飞机、运载火箭及卫星上的金属3D打印产品的类别和数量均落后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调研成果基础上,中国航发、中国商飞和国新国际一致认为:钛合金、铝合金和镍基高温合金是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应用金属3D打印技术的主流材料,我国相关中央企业对利用上述材料开展金属3D打印应用存在诸多共性需求。目前,各中央企业在金属3D打印相关材料研究领域缺乏系统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投资和效率偏低的问题。在国资委的指导下,这个项目将以平台化的模式集约投资建立金属3D打印技术工艺数据储备,有助于应对痛点,加速我国的金属3D打印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这次三家中央企业签约只是一个开始,”国新国际周育先总经理表示:“选择在项目前期与中国航发和中国商飞先行启动合作主要基于这个技术目前阶段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机会较多的现状考虑。随着该技术生产成本的逐渐下降,将有更多的机会应用到其他央企的业务领域,届时我们将秉承开放共享的原则逐步扩大本协同创新项目的合作范围,吸纳更多有资源、有需求的中央企业以股权和业务合作等方式加入本项目合作。 与航空航天领域主要应用钛合金、铝合金和高温合金不同,高铁、核电等中央企业明星产品则更侧重于使用钢铁材料。在前期调研和沟通过程中,中车集团、中广核、宝武集团、中钢集团、国机集团等企业均积极响应并表达了参与合作的意愿。 |